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有一项工程,在浙江很特别。若是硬要找出个地标建筑、观赏点位,挺难。但它的痕迹,遍布千乡万村,成效惠及千家万户。
这就是“千万工程”。
本世纪初,面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18年9月,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并称赞,“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16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令众多环境脏乱差、发展不如意的村庄,变成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绿色家园,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近日,记者深入浙江乡村,见证“千万工程”带来的变革,也感受到这里的万千气象。
一项生态工程——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看不尽的绿色,道不尽的意趣。群山环抱之处,濂溪源远流长,绘就出我们眼前的遂昌云峰街道长濂村。怪不得当年元代文人郑元祐一见长濂,便不由写道,“东沂小溪入,又三里,渡涧水,越平冈,两山叠夹如城,云峰烟峦,郁然靓秀”。
然而,与长濂村民交流,他们却说:“曾经很羞于提起家乡。”当地有个笑话,男青年谈对象,不敢往长濂带,千方百计让两家相约县城见,就怕对象跑了。
原因就出在村庄环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村422户、1087人,除了外出打工,缺少其余营生出路,只能砍树、养猪卖钱。到21世纪初,祖辈留下的古宅有的荒废,有的改成猪圈和柴房,房前屋后全是猪粪,濂溪成了黑臭河,山上阔叶林逐渐“斑秃”。长濂村党支部书记郑宗长记得,外人进了村,捂着鼻子憋着气,一天的行程恨不能缩成一小时。
这并非孤例。当时的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却不尽如人意,“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有新房无新村”等现象十分突出。据相关部门摸排,当时全省有4000个村庄环境比较好,3万多个村庄环境比较差。
2000余万乡村居民,就得在“脏乱差”环境中生活?浙江下定决心,必须改变。
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通过5年的努力,对全省10000个左右的村进行环境整治,达到“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其中1000个左右的村建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小康示范村。
禁伐制度与科学养猪,被写进了长濂村村规民约。为摘掉“猪粪村”的帽子,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动员家属亲戚,带头生猪圈养。同时实行门前卫生承包制,建立卫生相互监督机制,村民自发行动起来清洁家园。为护林护绿,村两委还组织种植100多亩阔叶林,长濂村开始显露出山水园林般魅力。
今天,长濂人再提起自己家乡,它已拥有足以让人骄傲的称号,“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等。
在浙江,像这样“变身”的村庄,有2.4万余个。截至2018年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61%,污水治理规划保留村覆盖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9.64%,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9%以上。
16年来,浙江深化“千万工程”的脚步没有停止,长濂保护生态的努力亦没有放松,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走向高质量——
2008年至2010年,浙江整体推进“千万工程”,以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等为重点。长濂村整治道路网络,启动卫生改厕等工程,带领村民美化家门口,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2011年至2015年,浙江深化提升“千万工程”,攻坚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长濂修旧如旧修复鞍山书院、月洞家风等古建筑,并以山地、古门窗、苗木等都作价入股旅游开发公司,激发村民热情,激活文化自信;
2016年以来,浙江“千万工程”迈向转型升级阶段,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长濂村进一步挖掘生态文化、历史文化,高起点规划文旅综合体,推动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我们观察世界上不少国家,为守护山川、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价值,总是千方百计迁移人群、减少人为活动。小小的长濂村,浓缩了浙江跨越一般路径的生态理念。16年来,“千万工程”以最基础、最基层、最广泛的乡村为支点,撬动人与自然关系变革,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了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奇迹。
一项惠民工程——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一次遇见衢州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它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依山傍水,炊烟袅袅,农民扛着锄头,守着几亩薄田。年轻人最大的梦想是,“走出去,赚大钱”。
第二次再见余东,它已然不同。罗汉山依旧葱茏,大俱源溪依旧清澈,但村民闲暇时执起画笔,画出家乡的春夏秋冬,绘出乡村的美好生活。年轻人走出去了,但不是外出务工,而是作为“乡野毕加索”,向世界推介农民画。
前与后,跨度不过16年。
这16年,浙江持之以恒深化“千万工程”,把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与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不仅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山乡村寨、海岛渔村、水乡新村,而且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这,是乡村出现的第二个奇迹。
余东村村民郑根良说,自2003年开始,村里先后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动,清理了违章建筑以及有碍观瞻的老房破房,改善了人居环境与村庄风貌,但作为山区村,他们既发展不了工业,又难以提升农业效益,“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面对中国人的千年小康梦想,浙江始终坚持,既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困守生态的退路,而是要推动乡村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
在柯城区政府推动下,七里乡率先鼓励家家户户办农家乐,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位于城区以西20公里的余东村,也收获了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带来的红利。建村百年,第一次有了成规模的游客。
一件小事,让余东人看到更广阔的天地。2006年,两个美国人来到村里旅行,站在郑根良画的农村风景前流连许久,最后花600元买下了,郑根良说,“真是做梦也没想到。”
此后,近600名村民开始从事农民画创作、美术工艺品制作、彩灯制作、竹编等。2017年时,通过网络销售、上门订购等方式,全村累计销售农民画1000多幅,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迈入新时代,浙江提出由“建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万千乡村走上振兴之路。
按照这一要求,“余东画村”谋划升级版。一个由余东村集体、农民画家、专业运营团队共同组建的衢州余东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乡伴余东理想村、乡村美术馆、画家主题精品民宿等相继开工,文旅融合产业风生水起。目前,余东村农民画、工艺品等年产值达700多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超过30万元。
或许,我们可以将地图拉得再大一点,将时间拉得再长一点。
“壮丽70年,浙江乡村发展跨越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了农业强,大规模发展种养殖业,结果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第二阶段为了村民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造成了工业污染,第三阶段就是‘千万工程’,16年间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邵晨曲说。
眼下的浙江,从“卖山林”到“卖生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美丽产业不断涌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不断拓宽。
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2元,连续34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年收入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下降到749个,乡村活力如泉水涌流。
一项系统工程——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余东村,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游客一进村,首先迎接他们的便是现代化旅游集散中心和停车场。走在村里,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农民画创作室等一应俱全,提供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培训就业等服务。无线网络全覆盖,村民卖农民画,近三分之一订单来自互联网。
城与乡,打破界限,融合并进。这是“千万工程”开展16年来,出现在浙江的又一个变化。
德清洛舍镇雁塘村,城市的边缘,很早便触摸到了这里。21世纪初,一条新修的公路穿过,村民王荣金家的耕地被征用了。老王告诉我们,当时十分苦恼,没有地种,当不了农民了,却也融不进城市,“看病、读书、养老,差距像鸿沟”。
在邵晨曲看来,长期以来,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是以牺牲乡村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为代价的,造成了农村环境、空心化、老龄化等等问题,而“千万工程”就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通过抓规划、抓环境、抓产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引导人才、资本、资源向农村流动,从而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格局,助力农村全面发展。”
老王感慨,这些年,他经历了大半辈子最多最快的变化。
雁塘村经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造,将原先分散的居住点集中到新村,老王与邻居搬进了新家。窗明几净的小排屋,前面是整洁宽阔的村道,后面是百花齐放的庭院,旁边是村民休憩的凉亭。
同时,2013年起,德清从制度上撕开口子,重塑城乡关系,消除33项城乡差别化公共服务待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政策全部并轨。老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转成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0周岁后每月可领取1400元养老金;县里统一招聘300余名助老员,进村入户,为农村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村里还定期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心理素质培训,共享城市服务。“这不就是梦里的生活。”他说。
从一个村,到一个省,我们感受到城乡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趋势。据统计,近年来,浙江通过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级延伸,已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等级公路、客运班车、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036:1。
“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剧烈变革中,很多问题更加先发、更加集中,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拓展‘千万工程’内涵与外延。”邵晨曲说。
不久前,一份新时代美丽乡村规范正式出炉。相比以前,全新的100条细则里,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了数字乡村、品牌打造、生活便利、文化保护、“三治”结合等内容,高质量提升乡村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未来社区乡村版已经呼之欲出。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志隆
最新播报
更多>>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