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红色纽带”:一个城市小区“变身”背后的党建引领治理秘诀
发布时间:2019-11-15 12:46:04

业主自治能力弱、物业服务质量差……一些小区遭遇治理困境。破解难题,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形成合力是关键。在杭州市下城区,加强党建引领成为这三方“握指成拳”的“红色纽带”。

11月10日晚,记者来到下城区天水街道平安居小区时,65岁的党员志愿者朱福兴正站在垃圾投放点旁,用夹子打开居民们的一个个垃圾袋,确认垃圾分类是否正确。老朱自豪地说,6月开始至今,平安居小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从30%提升到80%以上。

很难想象,这个秩序井然的小区,曾经“垃圾围城”、脏乱不堪、矛盾重重。因为小区管理混乱,业主不愿缴纳物业费,物业不愿为业主服务,形成恶性循环。2016年10月,有427户居民的平安居小区,业主累计拖欠物业费200余万元。“矛盾最严重的时候,小区单元楼门口的垃圾堆了1米多高,居民出入都掩鼻而过。”平安居3号楼楼道组长陈桂花说。

“小区最需要的是在社区、物业和业主之间搭建一个业委会的‘桥梁’。”平安居所在的仓桥社区党委书记赵乃刚坦言,业委会纯粹是义务服务,加上当时的状况,很多人都不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党员不出头谁出头?赵乃刚说,为了帮助小区成立业委会,社区党委带领居委会成员、楼道支部党员和小组长等居民骨干,逐户摸底了解业主家庭情况。排摸发现,平安居小区共有80余户党员家庭,其中有位业主陈建民,不仅是党员,还是一家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大家一致认为他最适合担任业委会主任。经过社区“三顾茅庐”,陈建民同意“出山”。

2017年3月,经全体业主推荐、投票,7位管理经验丰富的业主成为业委会成员,其中4人是党员。

在社区党委和新业委会的合力推动下,新的物业公司很快选聘入驻。物业公司先行垫资,解决“垃圾围城”的难题,让居民看到小区的转变。

此后,陈建民建议大家先把物业费缴上,让小区管理步入正轨。但就在这时,意外出现了,他在一个深夜被十几户居民堵门理论。居民们担心,业委会和物业串通将费用挪作他用。关键时刻,陈建民和业委会成员决定先向党员业主解释,再由党员业主带头缴纳,并向邻居们做好解释,让大家先缴1个月试试。终于,小区的僵局被打破。

为进一步改变业主对业委会不信任的状况,社区建议,将每月第二个周六下午设为业主接待日,让居民畅所欲言。当年6月,平安居成立了小区业委会临时党支部,由业委会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形成了“党支部+业委会”的运转格局,确保一切事情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透明公开。

业委会有了党支部,居民更信任;办事全公开,居民更放心。今年8月,平安居小区启动二次供水项目。因为需要100%居民同意,项目开始时遇到了困难。

一天,几位心存疑虑的居民来到业委会办公处,问项目费用怎么出。陈建民拿出小区收益的账簿,给大家解释今年以来小区的经营性收入情况,告诉他们这些收入足以开支项目自费部分,不需要居民花钱,打消他们的顾虑。“随时公开账本,接受群众监督,也有效防范微腐败。”赵乃刚说。

党建引领,还有一招是“党员亮身份”。在平安居的每幢楼门口,都贴有党员家庭情况表,党员们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傍晚,社区第十五党支部书记邵红军分好自家的垃圾刚准备下楼,看到邻居的垃圾袋摆在门口,便敲开了邻居的门。“现在可以把垃圾拿下去了,放在门口影响美观。”邻居面露一丝尴尬,表示这是家里刚刚换下来的袋子,已经分好了类,会及时投放到垃圾房。

80多户党员家庭,不仅“自扫门前雪”,而且默默带动着身边的群众。两年来,小区志愿者队伍从个位数扩展到60多人。

在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努力下,如今的平安居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小区,居民缴纳物管费比例也达到95%。

经过两年的探索,下城区在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中建立党组织92个,出台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相关指导意见,并针对不同小区的情况总结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十法》,逐步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治理、智慧服务”为主的“社区治理3.0”版。上半年,全区物业方面的信访投诉量占信访总量的比重同比下降了24.4%。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于一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