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一个服务窗口,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未来。
近年来,浙江各地都在快马加鞭做好一件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杭州更是其中的佼佼者。2017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移动办事之城”,要把手机屏幕变成“办事窗口”;今年4月,杭州继续自我加压,将常态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一日办结”,杭州因此成为国内商事主体“设立”登记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那么,在各类市场主体中,杭州营商环境改善的实际“口碑”究竟如何?在促进创业创新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近期,本端记者蹲点杭州市拱墅区行政服务中心,从一个小小的商事登记综合窗口中一探究竟。
变化1
打通部门信息壁垒
办营业执照半小时就好
下午2时30分,位于拱墅区行政服务中心二层的商事登记大厅人头攒动。在开办企业服务专区,郝风云夫妇顺利地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了杭州琦辉风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原本我们觉得至少要一周才能办好,没想到这才半个小时,竟然连公章都刻好了,这速度快得让我有点惊讶了!”郝风云向记者感慨道。
从生产燃气报警系统起步,到如今深耕软件、环保检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杭州创业11年,郝风云愈发感受到杭州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郝风云记得,2008年,她和丈夫创办第一家公司时,光为第一张营业执照的办理,就至少跑了9个窗口,从企业名称核准登记开始,到取得生产许可、组织机构代码、开设银行账户、刻制企业公章……“所有证照都在不同窗口和单位办理及发放,到处磨嘴皮子,这样一圈跑下来,没有一个月工夫哪里办得完?”她说。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一枚免费公章、一次窗口服务,往往最能反映出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优劣。近年来,杭州在商事登记的审批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但在营业执照办理上,还是有不少企业“吐槽”:办理营业执照仍需要经过名称查询、受理审核、开设银行账户等多个步骤,企业要在多个部门之间反复跑,不仅手续多,而且耗时冗长。
如何打通这些“堵点”?“现在,通过再造审批流程,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全部下放。”拱墅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副科长胡蔚告诉记者,杭州利用互联网优势,已在全国率先建成登记“一网通”,打通了计量、特种设备、食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等33个涉企证照审批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对全市134个市及市以下涉企证照实现了“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将审批材料从23份压缩至7份以内,环节从7个压缩到4个。
除了企业开办前后的各类涉企证照事项一减再减,审批时间也从5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今年4月以后,杭州市、区(县、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都已设立‘常态化企业开办专窗’,企业只进一扇门,递交一次材料,就可实现开办申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及领取税务发票当天办结。”胡蔚说,“11月,根据世界银行统一标准,‘专窗’又升级为开办企业服务专区,服务再次升级。”
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个体户登记注册也实现了急速办结。在拱墅区大关市场监管所,记者注意到,只用了短短10分钟,钱江小商品市场内的商户庞琼凭借一张身份证、一张由市场开具的经营证明就顺利领取了营业执照。“简直是太方便了!”庞琼着实有些意外。
胡蔚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拱墅区作为杭州市率先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改革工作的试点区,在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基础上,率先实现“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对审批材料动起了“瘦身手术”。截至目前,累计节约个体工商户申请材料13573张,惠及个体工商户7881户,其中市场内个体工商户2846家。现在这个措施已在杭州全市范围推行。
视觉中国供图
变化2
事中事后一网共管
虽收到罚单,却真心点赞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然肯定要影响到我们企业马上进行的一场招投标项目了。”在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科办公室里,徐女士向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原来,徐女士经营着一家农业开发公司,就在当天早上,拱墅区开展年报企业双随机抽查现场摇号,从区内46856家企业中,抽取了2781户作为本月的抽查名单,徐女士的公司正好被抽中。当市场科副科长林菲菲对该公司进行年报公示内容检查时,发现徐女士公司所公示的拼多多及淘宝网店信息有误,按《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这属于“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要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
林菲菲并未马上依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将该企业列入异常经营名录,而是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到徐女士,告知她企业被列入异常会有哪些不良影响,还详细指导她如何申请移出,以及如何申请修改年报信息及移出材料清单。下午3时刚过,徐女士准备好移出材料清单,亲自来到林菲菲办公室进行纠错,避免了之后可能会遇到的麻烦。
市场主体“宽进”之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道现实课题。杭州在对“放管服”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时,松开权力之手的同时,也攥紧了监管的拳头。林菲菲告诉记者,去年,由39个市直部门建成的杭州市信用联动监管平台与商事登记“一网通”打通互联,实现了对事中事后“一网管”,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监管部门可以共享数据,实行联合监管。
不仅如此,拱墅区还主动提速,将已纠错企业提交移出异常经营名录申请后的审核查实时间,从法律规定的5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通过数据共享能查实纠错行为的,也不再要求企业提交证明材料,不仅监管执法效能有了大幅提升,也为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减负。
大数据技术在提高监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8月1日起,杭州开始在全市推广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PC端和“掌上执法”移动端执法应用,标准化开展日常检查、专项重点检查、双随机抽查等执法活动。在这个平台中,有杭州所有登记在册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平台上摇一下号,就能领取当月的抽查任务,“既避免了‘想查谁就查谁’的任性执法现象,执法办案网上全程留痕,又有效促进了公平、公正、廉洁执法”。
不久前,因违反《价格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相关法规,拱墅区一家大型超市收到拱墅区市场监管局的一纸罚单。虽然被罚,超市负责人老王还是对监管部门竖起了大拇指。他告诉记者:“过去,来自各方的检查五花八门,特别是文明城市创建、专项行动、传统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有时候一天要接待三四个检查组。”而在“双随机”抽查机制下,利用“掌上执法”这一移动执法终端,老王经营的超市,检查频率从过去一月多次降为一月一次,内容涵盖食品安全、物流环节、物价标签、计量器具以及自动扶梯等诸多方面,做到了“一次出动,全面体检”。
变化3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企业难在哪,服务跟到哪
记者走进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时,副总经理王影和拱墅区市场监管局质量管理科科长毛丹正聊得起劲。王影兴奋地告诉她,就在几天前,公司又中标了国内一家大型饮料生产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包装生产线项目,订单额超过4000万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王影对此有着切身感受。去年,拱墅区推出“红盾品牌群”培育计划,中亚机械在毛丹及同事们“手把手”指导下,从全区19家申报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年杭州市政府质量奖。今年,中亚机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品质和标准的提升上,成为包装机械行业首家通过“浙江制造”认证的企业,一口气拿下两张“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证书。“今年,面对迅速发展的新零售业变革,我们又进军无人售货机产品市场,信心很足。”王影告诉记者。
创业创新,企业最需要什么?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毛丹和同事们今年实地走访企业时都要细细询问的。“我们在前期走访中了解到,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手握大量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但在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是存在不少困难。”毛丹介绍说,为此,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将中国质量奖、浙江制造、信用示范企业等20个市级以上品牌建设方面的荣誉一揽子“打包”,建立起包含189家企业的“品牌后备培育库”,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量身定做品牌培育计划,为每个企业制订了个性化方案,深受企业好评。
去年5月,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安全软件与服务公司——奇虎360产业园项目在拱墅区智慧网谷小镇落地。该项目总投资额约20亿元,将建设成为智慧网谷小镇精品互联网产业项目,为大城北乃至杭州市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项目负责人范玉平对于拱墅区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和良好的营商氛围感触颇深,“从项目洽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实际审批流程只有不到100天,我原以为从项目启动到开工至少要半年时间。”范玉平表示,“整个杭州市,特别是拱墅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之强,在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推进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力度之大,让我印象深刻。”
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释放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持续吸引着更多市场主体在杭州“落地开花”。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杭州共有市场主体121.4万户,比去年底增长14%。其中私营企业58.5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92.4%,增长10.56%;个体工商户58.1万户,增长13.08%。在全国工商联8月公布的“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杭州有36家企业入围,连续17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这一数据正是杭州近年来以改革为动力,使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一个生动注脚。
【记者手记】把实招落到实处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这轮竞赛中,营商环境已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竞争的核心点、比拼的关键点、抢夺的制高点。
企业能否顺利成长,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晴雨表”。在蹲点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选择落户浙江的外地企业,除了看重发展的成长空间外,我省相继推出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省不断自我加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面突破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着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浙江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营商的“软环境”成为当下和未来浙江应对发展和挑战的“硬实力”。
营商环境关系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所松懈。对我省而言,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想要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还需要进一步自我革新,突破舒适区,实现新的提升。要以市场主体的“痛点”为着力点,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把企业家当自己人,让企业感受政策的实效,享受有“温度”的服务。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在新一轮营商环境的竞争当中,除了在企业关注的焦点和痛点上出实招,还需要狠抓落实,把这些实招落到实处。如此,秉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的浙江,才能够更好激发广大创业者的创新力,让之江大地持续成为投资热土,不断夯实浙江经济勇攀高峰的信心与底气。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志隆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