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当年的“上访村”如今人心齐事业兴 看绍兴柯桥路南居的逆袭奥秘
发布时间:2020-01-21 17:00:48

 浙江在线绍兴1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祝梅 孔国夫 区委报道组 魏金金)绍兴柯桥,沿柯南大道朝东南方一路开去,迎面就能看到“路南村”三个大字。由于毗邻绍兴轻纺城,租住在这里的外来流动人口达7800余人,加上本地人,人口数量超过1万。

曾几何时,路南居也曾背着“穷村”“乱村”“上访村”的名头。但自从9年前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至今,路南居的大小事务都在内部解决,再也没有群众上访,居民区里那幢两层小楼一直是“静悄悄”的,会议室里挂着满满一墙的荣誉。路南居“无声胜有声”的治理故事成为当地一则佳话。

紧挨着会议室,路南居党总支书记孔国夫的办公室在二楼走廊尽头。听当地群众说,孔书记这间办公室从不锁门,有事没事随便来聊。冬日午后,记者来到这间不上锁的办公室,以助理的身份跟随孔书记,探索路南居“逆袭”的治理奥秘。

工作现场 “抠”细节不厌其烦

“你来啦?我们先去趟工业园区,前段时间那里有间厂房失火了。”刚一报到,孔书记就带着我和文书孔小祥奔赴现场。

起火的是一家约500平方米的滴塑加工厂,如今已经很难看出它原先是加工什么的了:厂房内设备烧到只剩骨架,散落在厂房门口,几位工作人员正戴着口罩清理现场。我跟着孔书记走进空荡荡的厂房,黑色粉尘扑面而来,抬头一看,就连天花板都伤痕累累。

“你才刚到就看到我们 ‘出洋相’。”孔书记给我指了指这片空间里唯一的一片白墙,“还好这些隔离工序早早做好了,消防队也立即赶到了,不然这场火可能会给其他企业带来更大损失。”

起火的加工厂在一楼,滚滚黑烟熏得二楼窗户也有些发黑。“二楼是另一家厂,那天为了防止天花板过热着起来,消防在二楼地上浇了水。”孔书记边说边往二楼走。尽管地上还有些乱糟糟,但这家烫金厂已经恢复生产了。“停了3天,放在地上的膜纸都泡湿了。”厂里的负责人简单给我复述了几句情况,就跟书记一起蹲在地上对着一块铁板敲敲打打。

“仓库里一些货淹掉了。比起烧掉那家,我们的损失算少的。”这排厂房最后一家的老板孔水虎做的是印花加工。他告诉我,这已经是几天里第四次见到孔书记了。火灾刚一发生,孔书记就来调解了:邻居间可以索要合理赔偿,谈不拢不好重新通电的。大伙一商量,决定不给事主雪上加霜。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厂房一楼这些防盗窗拆掉?遇到这些情况也能应急。”“这个建议好,不过要保证安全,可能得加上路灯。”人还没走出园区,孔书记就拨通了电工电话,要他明天来看看这条路上需要几盏灯、需要啥样儿的灯。

路南居内2个街道级工业园区有35家纺织配套加工企业,加上房屋出租,物业经济构成了路南居集体经济的最主要来源。当了24年文书的孔小祥清楚地记得,孔书记上任那年,当时的路南村村集体收入是400多万元,还有400万元的银行贷款,2011年,村两委讨论后,决定将物业用房租赁程序阳光化、规范化,厂房从5年一租调整为3年一租,租费也跟着市场走、一年一调整,经一番整顿后,当年就偿还了所有贷款。

检查完工业园区,我又跟着孔书记去隔壁夜市叮嘱了一番节前消防安全问题。“园区边这个夜市是2016年建起来的,这里厂房多,小摊小贩也多,有了夜市后,场地就规整起来了。”孔小祥告诉我,路南居也是附近村居里第一个设立车辆门禁系统的。

“每天进出上万人,不少车子乱停乱放,以前常有人抱怨送孩子上学车都开不出去,我们和党员、居民代表及居民们一商量,在3个主要出入口都装上停车杆,书记、居委会主任、妇女主任和我分别负责一个口,本地居民免费进出,外来人口车辆实行缴费管理。”孔小祥说,这“一道杆”让路南居的公共秩序难题迎刃而解,去年,他们又更换了更智能的道闸系统。

治理秘诀 把工作做到前头

其实,这是记者第二次来路南居了。上个月我来这里待了1天,找了好几个居民聊天,想找找“冲突”“矛盾”的题材,但每问一个人对路南居领导班子有啥不满意的地方,居民们都把我堵回去。“哪有什么不满意?在柯岩街道我们这里最好!”

居民们的幸福感来自哪?上午7时30分,我跟孔书记在便民服务中心旁的停车棚会合了。每周有三四次,他会清早骑着小摩托在居民区里溜达一圈。他跟我说,自己办公室敞着大门却又能“静悄悄”的秘诀,就在这里。

我不会骑摩托,只得让孔书记先行一步,在桥头等我会合。我赶到时,摩托被停在一边,他正跟几位晒太阳的居民寒暄。我随他拐进一条巷子,没走几步,就被一群鸡挡住了去路。“谁家的鸡?”连续问了3户,一户居民探出头来,“大意了大意了,这就给圈回去。”孔书记跟我解释,居民区里大部分时候没有鸡,到了年根儿,居民们习惯囤几只喂养个把月,春节时候肉质更好。

还没解释完,隔着一条小河,我们就看到洗菜的居民边上又有几只鸡在外面蹦跶。“哎呀,才刚放出来活动活动。”被“抓包”的居民在河对岸喊话,“赶紧收好,再不收好我就抓去炖汤尝尝味道了!”孔书记的这番回应换来几声嘿嘿笑。

一圈下来,我懂了三分,办公室之所以“静悄悄”,是因为路南居干部、党员和居民代表把很多工作都做在了前头、做在了细节处。比如,沿河遇到刚杀好鱼清洗盆子的居民,孔书记一边叮嘱“你膝盖不好,上下台阶小心些”,一边就拿起扫把默默清洗掉下水口的血迹;在一户办丧事的人家门口,他嘱咐我在门口等。这户人家前一天刚去办事服务大厅找文书开证明,主管出纳工作的妇女主任孔定娟递上了吊礼,村里送的花圈马上也会送到。

生老病死,在路南居都带着温度。2017年,他们开始帮当地居民补贴一半的医保,2018年起实现了全覆盖,孔小祥算过,2019年,居民区给参加城乡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对象每人补助485元,总补贴数达98.9万元。

“分红、粮油补贴、医保,除了这些,居民区里考上大学的孩子、没去过北京的老人,都有鼓励政策。”孔小祥告诉我,各家各户情况不同,补贴也都各有千秋,在开2019年度总结大会前,他足足花了3天,才把过年前要发的各项福利算清。

回到会议室,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上午,路南居两委邀请居民区的9位老干部一起来开茶话会,这是每年年末的惯例,他们以前都曾担任过领导班子职务,以前为路南居出了不少力,现在依然会帮着找找漏洞和短板。

“我们环境抓得好,河也清清爽爽。但最近河面上总是漂着油渍,不知道是不是上游的加工厂房漂下来的?”发出提醒的肖信良曾在人民公社改乡、生产大队改村时当过村长,被我拉住提问时连忙摆手:“党员干部们把所有事情都打理得很好,还要管着一块田,夸都来不及!”“路南居两委几个人周末也放弃休息守在居民区里,真当难得。”曾当过文书、书记的劳福其也把路南居干部的努力看在眼里。

制胜法宝 让居民充分参与

老干部口中的这块田紧挨着路南村。眼下稻谷早已收割,冒出属于小麦的绿色。“我们属于城乡接合部,2013年的时候,田里都是老百姓乱搭乱盖的房子、扔掉的旧家具,没人种田也不能抛荒弃耕,所以我开了户长大会,告诉他们我要种粮了。”孔书记说。

这一年,他们成立了路南村粮油专业合作社,种植、加工、营销都由合作社统一负责。合作社的墙上记载着这段历史:成立粮油合作社既能够让群众吃上真正的优质大米,又能很好地处理良田上的违法建筑。“去年我们收割了30多万斤粮,有近20万斤大米分给居民。”居委会主任肖炳虎几乎每天都会来这块田“签到”。趁着农闲,田里正进行水泥渠改造,到明年种下稻谷,灌溉能力会比现在的土沟渠更高效。

粮仓里堆着今年烘干的稻谷,一旁农资物资储备中心里的6台农机则实行党员认领制——合作社只聘3名专业技工,农忙时,路南居98名党员、51名居民代表都到田里义务劳动,“一块田”凝聚了民心,更成了党员先锋示范基地。孔小祥翻出的一张照片将记忆拉回6年前:5天时间,他们完成了田里的补种工作,有多忙?吃饭都是其他人送来的快餐。

“我们居民区好的!路造得好,哪里都走得通,米也有钞票也有。”在田边漫步时,居民钱桂圆恰巧乘着小摩托经过。她跟我说,居民区里人人都能分到100斤粮票。田里加工好的大米一部分已经包装好放在办事服务大厅,文书和妇女主任的座位就在旁边,随时“兼职”发放,最开始的时候,买米要1元一斤,现在路南居富了,这钱也就省了,多出的大米按每斤2.5元的价格对外销售,年底合作社再给大家分红。

田里遛弯结束,路南居两委4个人在孔书记办公室会合了。“这次征兵的情况,明天大会上要通报一下。”居委会主任肖炳虎说。“工业园区着火过的地方要评估下,是不是地面都铺上铁板?铺的话要多厚的?烧过的地方总是要小心的。”原来,书记那天蹲地上琢磨的是这个事儿。

“明天开完会我去拉一下职工医保、城乡医保的清单。”孔小祥会后告诉我,路南居在2015年就自发成立了爱心基金,先富起来的人带头捐款,加上干部在内,119个人共捐出230余万元,每年年底,他们会根据医保情况对困难家庭进行补助。

把工作做到前头是第一位,居民区里大小事务都跟居民沟通,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才是孔书记的制胜法宝。上月来路南居时,我参加了居民代表三务公开讨论大会。不到半小时,孔书记把居民代表们逗笑了好几次。其中笑声最大的那次,是通报2019年路南居集体收入达到1395万元,居民的福利还要涨。

13组组长孔坤土告诉我,晚上自己会挨家挨户,把大会上讲的几件事通知到组里的47户人家。在桥头开浴室的陈刚平跟我说,几年前孔书记上门提醒他更换环保锅炉,13万元锅炉钱孔书记自己掏了6万元,至今还有2万元没还给孔书记。“办公室和文化礼堂的茶叶,都是孔书记自己掏钱买的。”他说。

但孔书记也有“抠”的时候,文化礼堂里13排椅子,都是从搬迁企业手里低价买来的。“自己的钱花起来不心疼,集体的钱可不能随便花。”被我问起时,孔书记说,稻谷收割季节机手是他从安徽临时请来的,每天工资500元,一个收割季下来,又能给路南居省下几万元。

这天下午,太阳收起笑脸,丝丝冷雨中,我跟着书记、文书还有肖炳虎一起,代表街道给两参人员、重点优抚对象还有现役士兵家庭送上春节慰问,身上有些冷,心里暖暖的。

实力强起来 民生好起来

采访的时候,记者让孔小祥算过一笔账:2014年,村民各项分红福利加起来为2040元,算上医保补贴、煤气补贴、节日福利和粮油补贴。到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315元。

民生改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乡村的有效治理。路南居15个小组长会确保将居民区公开的事务传递到组内每一位居民家里,居民们有困难、有问题能找组长、找居民代表、找党员,也能直接找干部,这就像是一把坚强的治理大伞。这种“伞状”的制度设计层次分明,让所有人有效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

现代化的治理方式也在提升路南居的管理效率。他们建了四个微信群:党员群、代表群、姊妹群和居民群,路南居两委互相补位,每人都有一辆巡村小摩托,干部融入其中,居民自治和党组织领导相结合,让路南居朝气蓬勃。

做“创业型”干部

一个村太不太平,就要看村两委里有没有声音,有没有人在“闹事”。路南居的重新凝聚,是从那块田开始的。“同住一个村,同吃一碗饭”的理念,真正把居民们重新凝聚起来了。干部不好当,但一个居民区就是一个家,干部就是“大家长”,再苦再难,都必须把这个家经营好。

怎么振兴乡村?不要做“就业型”干部,要做“创业型”干部。把舞台做好,一定是靠自己。你做好99件事,1件没做好也是零。要做到100%,干部不光要治理好居民区里当下的发展难题,更要动脑,盘活资源,有胆量去做别人不敢做的创新事。关键是,大小事务都做到公正、公开,就能“无声胜有声”,让人“无话可说”。

      来源: 浙江在线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志隆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