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新华社兰州4月19日电(记者任延昕、何问)记者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从2018年起,甘肃已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9400个,实现人均年增收6000元。
56岁的曹玉良家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李家庄村。他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妻子患病,原本在外务工的他不得不返回家乡。返乡后断了收入来源,妻子的医药费和一家六口的生活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一筹莫展之际,村里将他选聘为公益性乡村保洁员。经过简短培训,他在2018年6月正式“上岗”,过上了每月领工资的“工薪族”生活。
从周一到周五,他每天开着垃圾车回收家家户户门口的垃圾,再统一转运到垃圾中转站,同时负责村里主干道的路面清扫工作。每月500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给了他一颗“定心丸”,现在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在村里的果园就近务工,每月收入近3000元。
“对于留守贫困户和残疾人,乡村公益性岗位为他们提供了稳定性收入,既方便照顾家里,也把钱挣了,一举两得。”灵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立斌说。
张立斌介绍,目前灵台县已在26个深度贫困村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04个,岗位包括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乡村绿化员等8类,并在今年新增爱心理发员岗位。
半个月前,什字镇曹家老庄村的建档立卡户景亚林正式当上了村里的爱心理发员,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出行不便的残疾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村委会专门腾出一间杂物室作为爱心理发屋,还给她张罗了必备的理发工具。
为了照顾腿脚不便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景亚林一度被“束”在了家中,丈夫在外开货车的收入成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如今,她每周三天到爱心理发屋上班,为电话预约的村民们理发,得空还背上理发工具上门服务,给心存顾虑的老人讲解优惠政策。
“上岗”半月有余,景亚林已为近30个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了理发服务。“每月有了500元收入,还能帮助别人,觉得生活有了新奔头。”她说。
甘肃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四级调研员令江红介绍,今年甘肃将开发3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重点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同时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再开发2万个临时公益性岗位。人选范围在延续以往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基础上,将边缘户纳入人选范围,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及家庭成员、贫困重病家庭成员、贫困家庭妇女、易地搬迁的贫困家庭成员优先安排。
目前,2万个临时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已完成,各市县根据劳动力返岗滞留情况和防疫工作需要,开发了保洁环卫、防疫消毒、巡查值守等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岗位。3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将于4月底完成人员选聘和上岗。
“乡村公益性岗位可有效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同时提升乡村综合管理水平。”令江红表示。
来源:新华网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