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新农村 日子更红火 北团村巨变:为了那份嘱托
发布时间:2017-10-11

乐享新农村 日子更红火 北团村巨变:为了那份嘱托

  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王艳 通讯员 朱敏燕)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这个国庆长假,海盐县北团村更添几分喜庆,村口的党建公园一片绿色,村里处处展现新生机、新活力。

  距海盐县城20公里的北团村,村貌整洁,民风淳朴,干部精气神十足,群众齐心建设美好家园。

  村里的党员干部说,10多年来,大家谨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努力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6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下着小雨,习近平同志来到海盐县北团村进行先进性教育主题宣讲。

  省委书记的到来,让这个小村庄沸腾了。习近平同志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不仅仅是造几幢漂亮房子,修几条宽敞马路,而是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习近平同志的这番话一直指引着这个村庄创业创新。

  迎难而上

  激发村庄新活力

  北团村口,曾经竖立着村务展板,上面记录着村里污水处理工作的进程。当年,就是在展板前,习近平同志和村干部热烈讨论村庄环境整治的情况。

  如今,惠及300多户村民的污水处理系统已经全面升级,不仅处理了河道、水沟的户外污水,还解决了日常的家庭排污问题,为村庄的美丽环境提供了保障。

  北团的变化,离不开村里党员干部的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团是周边有名的富裕村。然而渐渐地,北团村陷入发展困境,甚至还戴上了“县里重点扶持村”的帽子。

  村两委班子没有气馁。村里缺资金开发项目,村党总支书记李波有空就往街道跑。跑着跑着,事情也就发生了转机。李波在街道的国土所发现一张地图,北团村有一块200亩的园地,这块土地成为北团村破解难题、打开新局面的关键。

  李波很兴奋,回村后马上着手召开党员会议、班子会议以及村民代表大会,向街道申请把这块地做成造田改地项目。

  头戴草帽,挽着裤脚,豆大的汗珠挂满脑门,衣服上布满白色的盐斑。项目批下来后,李波和村干部们每天都扑在田里,协调处理各种事务。

  造田改地项目一共得到了财政补助500万元,村里攒下了开发资金。北团村盘活资源,把资金有效运转起来,联合周边村子参与建设“群利大厦”商务楼宇项目,建设标准厂房,引进企业,通过收取厂房租金,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看着村子重新热闹起来,村干部的发展思路更明了,村民的信心也回来了。

  齐心协力

  共建美丽新家园

  早上7时,村民宋苗囡挎着竹篮,装上刚摘的茄子、甜瓜来到了村委办公楼。老人家边走边嘀咕着:手机又坏了。刚到办公室的村委会主任张振华,拿起手机看了一会,插上电源后,手机“亮了”。“别急,手机没坏,只是没电了。”猫着身子,张振华趴在老人耳边说。

  老太太不识字,一个人住,是村里重点关心照顾的对象。手机“打不开”,重物扛不动,平日里遇到问题,老人已经习惯来找村里的干部。“村干部好啊,他们很照顾我,帮我解决很多问题。”老人说。

  不光是宋苗囡,村里的老人都幸福感满满。

  当年,习近平同志去过的老年活动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如今早已“升级换代”。电视机、空调、棋牌桌,老年活动中心设施丰富齐全,面积也从原来的50平方米扩大到160平方米。对面的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团队也由原来的一人变成了五六人的常驻团队,医生还经常上门为老人服务。70岁的村民张林森说:“现在在村里看病方便多了,村干部对我们老人家照顾得周到。”

  北团村党员干部始终把为民服务牢记心中。张振华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面对困难共同解决。

  58岁的沈火良是北团的老村主任了,退休了仍然在村里时刻“待命”。年轻的村干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经常去请教这位经验丰富的北团村“活字典”。

  村委办公楼后面有一块60亩种植蔬菜的农田,地势低洼,排水不通畅,村里决定开挖一条排水渠。

  挖大了,资源浪费;挖小了,解决不了排水问题,张振华很“闹心”。沈火良知道后,拉上张振华直接到现场。当时还是高温天,两个人挽起裤脚、赤脚下地,观察、测量,判断水势的走向,一直忙活到太阳下山。“大家齐心协力,村子才能变得更好。”沈火良说。

  谨记嘱托

  党员实干当先锋

  在老党员莫社良的抽屉里,有一本十分珍贵的笔记本,封皮已经发黄,黑色的墨水笔迹晕染了岁月,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了当年组织生活日的学习内容。

  莫社良至今记得,当年习近平同志来北团村时还翻看了自己的笔记本。

  当年习近平同志的嘱托“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一直激励着村里的党员干部。

  今年,北团村在争创国家级宜居示范村,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是首要大事。最近,村里在做管线下埋工程,凿墙通线让很多村民不乐意。村干部柏良华主动去村民家协调沟通。一次不成去两次、三次,直到村民态度有所转变。

  谆谆嘱托,犹在耳畔。不仅是村干部,党员们也为村庄建设争相出力。

  十几年前,老宋曾是村里的困难户,在村里党员干部的帮助下,熬过了最难的日子,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

  现在,老宋是北团村的党员中心户,负责照看、联系周边的7户人家。邻居家有矛盾,甚至隔壁组的村民有困难,都喜欢来找老宋。协调邻里关系、巡视村庄环境、传达村里的通知、上报村情民意,了解时事政策,老宋忙得开心。

  “作为一名党员,我尽自己的力量,为村里建设助力义不容辞,心里很满足。”他摸着胸前的红色党徽说。

  一点一滴汇聚大力量,一砖一瓦造就新气象,北团村正谱写新一轮“乡村巨变”。

  来源: 浙江在线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智荣